射出速度的重要性:決定品質與產能的關鍵參數

2025-07-24 10:32:10


射出速度(Injection Speed)常被視為附屬設定,實則是決定充填行為、產品品質與製程效率的關鍵參數之一。它直接影響熔膠流動狀態、模內壓力分布、剪切熱產生、氣體排出與模具壽命,對於薄壁製品、高幾何複雜度模具,或需多段速度控制的射出製程更顯重要。
雖與射出壓力密切相關,但射出速度有其獨立設定邏輯與成型影響力,從尺寸穩定性、表面品質到縮短週期時間,速度設定的精準與否,將直接左右成品穩定與產能效益。

射出速度是什麼?

射出速度指的是螺桿將熔融塑料推進至模穴的速度,常以 mm/s 或 cm³/s 表示,此參數直接決定熔膠的前進速度與流動型態,是牽動模內壓力分布、剪切熱產生與氣體排出的核心條件。

 

射出速度過快:

  • 易產生剪切熱累積 → 導致燒焦痕、飛邊、噴射痕
  • 氣體排出不及 → 容易產生氣痕與模內壓力不均

 

射出速度過慢:

  • 熔膠可能來不及完整填模 → 導致短射、冷料痕
  • 容易形成熔接線不良,降低結構強度與外觀品質

 

 

射出速度的影響層面

 

1. 流動型態與表面光澤

射出速度會改變熔膠流動模式(層流或亂流),進而影響熔膠與模具表面的接觸狀態,穩定的流動型態可形成較佳的表面光澤與細節。

 

2. 內部密度與尺寸穩定性

速度影響瞬間填充壓力與熱分佈,若過慢導致壓力不足,容易出現凹痕與真空孔洞;若過快造成壓力峰值過高與局部過熱,則易導致尺寸不穩定與模具損耗。

 

3. 製程效率與週期

適當的高速射出能壓縮填充時間,有利縮短週期,但若控制不當反而增加缺陷率與模具維修頻率,甚至損害模具壽命。

 

 

多段射出速度控制策略

由於模具內各區域幾何特性不一,單一射出速度無法同時滿足充填效率與品質需求,因此分段式控制成為現代成型的主流技術。

 

常見的三段式速度設定如下:

射出階段建議速度控制目的
初期充填(主流道至分流道)高速快速填滿通道,避免冷料堵塞
中期充填(模穴主要區域)中速穩定填充複雜幾何,減少氣體滯留與流痕
末期充填(約 85–90% 滿模後至閘口)低速降低壓力尖峰,防止飛邊與燒焦

這種段速遞減控制策略,有助於穩定前緣流動、提升排氣效果與熔膠融合性,同時確保保壓階段的順暢銜接。

 

延伸閱讀:保壓設定關鍵:提升良率與穩定量產

 

 

射出速度設定的技術原則

在設定射出速度時,為確保最佳填充效果與缺陷防治,應綜合考量以下技術要素:

  • 保持熔膠前緣穩定:避免流動不均與波動產生熔接線。
  • 防止模穴前端過早冷卻:對薄壁件應維持較高流速。
  • 閘口與細部區域適度降速:降低剪切熱與噴射痕風險。
  • 依照模具幾何分區設定速度:不同區域採用對應速度段,提升充填完整度與一致性。

 

參數設定

 

 

模具結構與射出速度的相互影響

模具設計對射出速度設定有高度牽動性:

模具特性對應速度建議
薄壁結構高速射出防止凍結
厚壁結構中速穩定充填,以保壓控制為主
細節區域(肋、柱)末段降速避免空洞與斷裂
大型模穴採遞減段速控制壓力與充填均勻性
小閘口需減速避免剪切過大或流動不穩

 

 

射出速度與壓力的協同關係

速度與壓力密切關聯,並無單獨設定的空間,需同時監控與優化:

  • 速度越快 → 流阻增加 → 壓力需求上升 → 易產生壓力峰值與模具壽命風險
  • 速度過慢 → 壓力不足導致熔膠推力下降 → 易出現填充不全或熔接不良

建議搭配模內壓力感測器與數據收集系統進行即時調整,並依照模具排氣與冷卻系統配置,進行速度與壓力的動態協調。

 

延伸閱讀:射出壓力全解析:優化射出成型品質與效率

 

 

結語

射出速度雖為單一數值設定,實則蘊含高度複雜性,需根據產品特性、模具設計與排氣冷卻系統,動態調整射出速度,並透過多段速度策略,有效控制尺寸精度、表面品質與成型週期。唯有建立射出速度基礎科學理解與實務經驗並行的調整邏輯,結合現場數據與模擬分析,才能讓射出速度成為提升品質、穩定產能與延長模具壽命的關鍵利器。

 

 

撰稿者 Han